(本文無鼓吹犯罪或是多做評論,僅為分享那個時空背景之下的現象。)
「Boosting」就是偷東西,Boost的原意是提升、舉起。俚語的轉化可以把它說成是把東西「舉走」「拿了就跑」。而Booster再把贓物賣給「Fence」
「Fence」就是負責銷贓的角色,原意是柵欄、區隔的意思,俚語含義應為小偷和一般社會的中間人。
他們會有自己的模式再把贓物給交易出去,可能靠兜售或是根本就是小販或店面。
Boosting的現象在70-80年代,一些較低收入的社群非常的普及,而當時紐約德塗鴉玩家,都是一群年輕又窮的小伙子,如果他們要完成一台完整的列車作品,需要非常大量的噴漆。但他們又超想要畫畫,所以當年幾乎每個塗鴉人靠著他們Boosting的能力來取得噴漆。
除了取得材料之外,甚至被視為一種展現街頭智慧的展現(?)
Dondi曾經靠Boosting維持部分生計,Futura 2000覺得自己太好認,身材也太瘦小,所以每次都開顏色清單給專門Boosting的團員下手。Lady Pink也利用青少女通常會讓店家降低戒心這點,穿著大衣去五金行把噴漆給帶出來。
Seen也曾說過:you weren't just boosting paint for yourself — you were boosting for your crew.
Boosting是一個團隊作戰,初衷是在一片山窮水盡中,維持創作與生計的方法。
Getting Up: Subway Graffiti in New York — Craig Castleman(1982)
有提到Boosting Crew的概念:當年一些塗鴉大團的成員中,都有部分是負責Boosting的小隊,他們可能在團內不一定是負責塗鴉,但是Boosting能力很好,所以會跟厲害的塗鴉團員搭檔,互利共生,畢竟要畫一台Wholecar要用的材料可不少。
而Fence的市場模式,他們會收購,或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Boosting來的噴漆或麥克筆,再用低價賣給其他Writer。
有點像是Underground graffiti supply的概念。
(也有賣塗鴉用具以外的,有點像黑市選物店一樣,又是另一個故事)
也有些Writer自己是Booster,也是Fence,自偷自噴,自銷贓,自成一組系統。
建立在竊盜這犯罪行為的背後,Boosting比較像是用自己的方式,打破這場階級宿命,用原始的方式在這個都市叢林中建立自己的社群王國。
(除了塗鴉以外也有穿門偷電玩的”Decepticons”,專門偷Ralph Lauren的”Lo-Lifes”等等...)
道德觀的尺,每個人都不一樣,Lady Pink說「We weren’t criminals — we were just trying to create」
要如何盜亦有道也是一門學問。
有些人什麼都偷,有些人只偷塗鴉用具。
有些人只是為了好玩,有些人是為了生計。
有些人只偷大財團經營的連鎖五金,有些人連自己團員的東西都會摸走。
現在部分的新生代塗鴉人,在承接這個文化的脈絡的同時,也把Boosting植入自己的塗鴉基因當中,沒辦法,這些故事真的太精彩了,誰不喜歡義賊這個角色呢?
但行動之前還是可以稍微思考一下:在這個時空背景做這件事,是正在「解決問題」還是「引起問題?」